志怪故事·耳食录(十二) 焦点快报
2023-03-13 00:06:35    哔哩哔哩

耳食录(同治味经堂刊本)·卷五

46,紫溪洞长


(资料图片)

金陵李翁,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。李翁在城外有所房子,经常闹妖异,李翁将其锁上很多年了。有一天,故人的儿子黄生来借那所房子住,李翁说了闹妖的事,而黄生毫不介意,只好借给了他。

住了几天,黄生看到一个老叟从房间里出来,须发皆白,神情飘逸。黄生知道对方是妖,就斥责说:“你是什么人?到这里做什么?”老叟说:“你独自居住,我特来和你闲谈,以解寂寞!你是个心胸开阔明事理的人,何不效仿嵇生灭灯【见《灵鬼志·广陵散》】?我是紫溪洞长,莫要惊疑,不会给你带来祸患的。”从此,老叟每晚都来和黄生闲谈,所谈论的都是玄妙深奥的道理,观点很新颖。因此黄生并不把老叟当妖魅看待,非常尊重对方。

有一晚李翁派仆人来看看黄生的情况,到了门口,只见他独自端坐,喋喋不休,好像和客人交谈。仆人回去报告主人,李翁找来黄生询问,黄生说没有。李翁说:“其中必定有异处,不离开终究会有祸患。”于是赠送黄生银子,让他回家。黄生不想走,暗自猜测李翁不讲主人情分,下逐客令,是嫌自己不拿房租,反而送银子来羞辱自己,于是推辞不要,准备另外找房子住。

李翁是个忠厚的长者,看到黄生说话时神情迷茫恍惚,更加不放心。就提前雇了一艘船,告诉船夫,黄生上船就出发,把他送回家乡。然后请黄生喝酒,把他灌醉后抬到船上,连行李也一并送到船上。等黄生醒酒,小船已经驶出几十里。黄生割舍不下紫溪洞长的友情,让船夫返回,船夫事前得到李翁的嘱咐,置之不理,照旧往前行驶。

船行走几天后,那个老叟忽然出现在船上,他对黄生说道:“我们是好友,离开为何不说一声?”黄生道歉,并说了原因。老叟笑道:“其实我知道,想回去还不容易吗!”船夫猜测老翁是妖魅,举起船桨打去。老叟忽然拉着黄生飞起来,直接飞到岸上,腾空而去。周围船上的人也都看到,都吃惊不已。船夫赶紧掉头,回去报告李翁。李翁派人去城外的房子里查看,空无一人。

刚开始老叟带黄生回到旧处,说:“这个地方多纷扰,我已经另外找了一间房子,为什么不和我一同去住呢?”黄生同意。就跟着老叟走了二里多地,来到一处荆棘丛生的地方,这里有一座荒芜的宅院。从小门进去,里面回廊曲折,雕梁画栋,有几十个房间。刚进院子就有两个小童出来迎接,女眷笑谈的声音从帘子里传出来,娇韵动听。老叟说道:“这是我隐居的地方,不是特别好的朋友我是不会带到这里来的。”黄生对他表示感谢。

黄生在这里住了几天,每天都欢歌宴饮,招待得非常周到。当时黄生已经三十多岁,遭遇许多坎坷失意,亲眼目睹这般豪华,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感。一天酒后谈心,老叟问黄生道:“你怎么闷闷不乐?有什么心事可以说出来,我会尽力帮你。”黄生说道:“我多次科考受挫,而我的愿望又太高,如果这次科举能考中就好了!”老叟踌躇片刻,说道:“不行,如果下次还是有办法的。”黄生不高兴地说:“你刚才说什么都可以帮我,现在又借口推辞,看来是骗我。”老叟思考好久,说道:“我带你去南海进见,也许能成功,但真的不敢确保。”几天过去,老叟也没有出发的意向,黄生催促了几次,二人才出发。

半路路过一座神庙的时候,老叟忽然害怕得变了脸色,神情惨淡说道:“你拖累我了,大祸将至,你赶快躲开!”黄生正要询问发生了什么,忽然阴云密布,雷电交作,大雨和冰雹像箭一样落下来。砰砰的雷声就像山崩地裂。黄生急忙跑进神庙,而老叟不见了。不一会儿云开雨收,黄生走出庙门,看到一条两丈多长的大蟒死在门口。他踉踉跄跄地返回。

非非子说:蛇对于朋友,说得上是诚实善良了。而最终为了朋友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触犯了天条,君子为他感到很惋惜。功名是不能以非分的欲望来求得的!每一个书生,福禄都有定数,更何况天下唯一的科举状元呢?从这个故事来看,既让人憎恶蛇的大胆涉险,又让人嗤笑黄生的愚昧。

47,宓妃

有个书生家住在洛水边上,他喜好行侠仗义。有一天在书斋中打瞌睡,梦见有青衣侍女来报告说:“洛神宓妃,命我前来致意,因您的高义,将向您表达无限的诚意,已来到门外了。”书生急忙出门迎接,见洛神正飘然下车,服饰姿容果然像曹植《洛神赋》中描写的一样,随侍的丫鬟十余人,全都妍丽风华。相见行礼后,书生问道:“凡间一介书生,久仰仙颜,无缘面谒,仙子凌波之步竞降临茅舍是何等幸运!将有何指教?”

宓妃低头整理衣服,面有愁容,半晌才说道:“我是一粗俗之人,寡居在鲛宫。常常担忧沧海澜狂,始终守身如玉。魏文帝黄初三年,偶因逾越规矩,在江边脱鞋,没想到遇上曹植,来不及掩避。其实并未曾流连盼顾,还是惹下了“汉皋解佩”的嫌疑。曹植是善言辞的人,喜欢夸大修饰,妍词艳语,借故抒发心志,乃至于有‘惊鸿’、‘游龙’的说法,被轻薄之人作为借口【见《洛神赋》】。而临济的刘伯玉,竟然在妻子段明光前诵读《洛神赋》,加上自己的一些亵渎言语,以致触怒了悍妇,舍命投河【见《酉阳杂俎》中的妒妇津】,她意在效仿介氏,占据泉瀵为害。波涛之神任其作威作福,竟得窃据水潭,奴役水族。凡是美貌之人要渡此水的,都必须毁去容妆。窃占的目的逐渐实现。自晋朝太始年以来,已经千余年,美貌女子,没有人敢触犯这个不可冒犯的妒妇。

一个曾葬身鱼腹的余妖,不仅不感到自己的羞耻,还逐渐迁怒于我,用各种不实之词横加指责。起初并无丁点小怨,后来竟变成刻骨深仇。我本认为与我风马牛之不相及,未预料到她会来侵犯,没曾发动龙武三军,及时剪除此凶残的女人。我的优容过当,养虎为患,蔓延滋生以致奈何不了,如今已是噬脐莫及。段妇啸聚凶顽已经很久,悍匪从之如流贼众蜂起。延平妬悍残忍的吴氏姊妹六人,都成为她的爪牙,河东狮吼、鸠盘荼等妒悍的凶神恶煞,在各地纷纷响应。侵害我边陲,杀伤我将吏。现今河洛一带太平的日子过惯了,匆忙间征调兵勇,丁壮们都惶惑奔逃。平日仪仗所使用的采旄桂旗,不可能用来敌挡虎狼之众,才使得贼寇所至,水族之属,没有幸存者。此前派使者到遮须国,向遮须国国王曹植告急,并指责他的《洛神赋》言辞不检点,成为他们兴兵的借口。曹植国王表示惭愧并道歉,大力整治军备,调动全国之力,如期前来赴援。妒贼段妇自知不可抵挡,一得到消息连夜逃跑了。等援军撤走,乘隙又来。虽曹植顾念到邻邦遭到挑衅的原因在于自己,体恤友邦的多灾多难,只要我派一个使臣前去借兵,没有哪一场战斗不参与。然而敌情诡秘,暗中发动并无征兆,劳师动众远来驰援,往往无功而返,曹植他那里终年疲于奔命,我这里也白白耗费了大量的军需供应。

刚刚收到紧急报告,临济的敌寇,又将大兵压境,我准备召募义勇,协助曹植的军队,趁敌人不备,先发制胜。召募义勇的义旗早已竖起,但并没有人愿意赴难。而天下凶残勇猛之徒,大多被敌人所用,兴风作浪,让人寒心。大事的成败,身家的安危,全在这一仗,先生有扶弱之心,锄凶之义,才敢向先生陈述腹心大事,抛头露面的羞耻,也顾不得了,还望先生想想办法!”

书生说:“对于凶悍的恶势力,人都有相同的弭除之心。即便是怜香惜玉的书生,也一样深恶痛绝。如能有所帮助,哪敢怕辛苦?唯一担心的是水里与陆地毕竟不同,即使人多,也无法施展。”宓妃说:“不用担心这个问题。当年泾川的节度使周宝,派郑承符带兵,解救九娘子的厄难,使得朝被缚,善女奠安,古今称其为侠烈【见《灵应传》】。柳毅仗义,为龙女寄书洞庭君。钱塘君愤怒,吞噬了女婿泾阳,救回龙女骨肉重聚,作为回报柳毅获娶龙女化身的范阳卢氏之女。有书传载,不会是假的【见《洞庭灵姻传》】。如能靠先生的三寸之舌,借来一支部队,驻守水边,与曹植军队形成犄角之势,相机策应,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是先生用自己的口才,让弱小得到安全,为妇女们施予的大恩德。我虽然愚笨,能忘得了这种恩德吗?”书生问需要多少人马,宓妃回答:“有三千轻骑足够了,都必须是军帖除名的人,不需要用人间的。”书生历来与帅府有往来,估计能借到兵力,于是一口答应。宓妃称谢离去。

书生突然从梦中醒来,深感奇怪。之前,这一带洛水中常有黑风卷浪,声势如山崩,每年发生好几回,原来是妒妇段氏入侵。于是前往总帅那里言说。总帅素来看重书生,不认为荒诞。书生又想到一件事,说:“宓妃说须轻骑三千,都是军帖除名的,应当是指已经死了的人,不然的话,活人到水下,会有什么作用呢?”总帅也认为是这样,于是根据军人籍册查找已故军士,得到相应数量的名单,形成牒文送入洛水。

过了几天,洛水又出现了以前那种狂风巨浪。书生又梦见宓妃派遣青衣侍女来说:“我们妃主得您解济患难,赐予骁勇的军队,全部隶属于虎贲将洛子渊麾下。洛将军在用兵谋略上,并不十分精通,又加上这些新集的士兵,未经选择训练,骤然遇上劲敌,仓卒迎战,将军又不能熟练地指挥兵士,利用机智权谋,夜间兵营无防备,被贼寇掩袭,三战三败,挫折了军队的锐气。妃主为安危十分忧虑,无计可施,所以派我来向先生请命,解此大难。知道先生素通韬略,用策如神,早就立志斩除毒龙、搏灭胭脂虎,洗雪世间不平之事,被天下人称快。此刻正是用武之际,建功之日,好在先生不会找借口推辞。”书生听后,义愤填膺,披衣而起,对青衣侍女说道:“这样啊!我去了,立誓尽显微薄之力,抓获临济的小妖,送到宓妃殿前台阶之下,以雪妃主之恨!”于是随青衣侍女出得门来。

门外已备有旌节信符、铠甲战马,转瞬即到。殿宇流翠,台阁玲珑。见到宓妃满面泪容,书生上前参拜,宓妃答拜,让书生坐在客位后说道:“我选将不慎,挫败了新军,现已收整了残余人马,以等候先生,作死里求生的决战。以先生的杰出才能和周密计谋,剿除此妖,如扫荡尘埃而已。”宓妃进一步询问剿贼的计划。书生说:“我方新集的兵勇,对应长途奔袭而来的敌军,理应严守以等待对方疲惫。子渊将军意在速战,已有违兵法,且又防御不周密,被贼人钻了空子,这才有前日的败仗。如今敌寇已经深入,不能再保守防御,否则将错失良机。因我方刚刚吃了败仗,贼寇认为我方定会怯战,将退守城内,防我之心必然松懈。若用精兵强将夜袭敌营,定会得手。”宓妃深表同意,于是命人用金瓯取酒,为书生壮行。

书生喝完酒,立即亲自穿上铠甲头盔,精选人马。初更之后,直攻敌军前营,双方人马还未正面交锋,就已经夺取了敌方营地。第二天,重整三军,将与敌寇决战。贼寇听说我方新帅善于用兵,都吓坏了,派间谍前来侦探,却被巡逻骑兵抓获,反而彻底交待了敌军的部署情况。据此分头布置兵力于各要害处,设下埋伏。挑选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组成一支部队前往敌营挑战,然后诈败向南撤退。贼军轻敌又无谋略,全力追来。忽然战鼓呐喊声起,伏兵如云集,转战夹攻,贼军望风披靡。杀敌数万,乘胜追袭,突然杀向贼军大本营。此时贼人已全军尽出,城外已无守卫部队,攻到城下,守城士兵无不望旗投降。段妇派使来请求纳降,书生不允许,亲率将士急攻,有意生擒段妇。围住三面,故意放松西门,诱使她出来就擒。段妇果然弃城而出,单人匹马潜逃。飞骑从前面截击,在郊野上擒获了段妇。进而清剿贼巢,余党全被抓获。广告天下,临济的水族官员,率众前来道贺,大犒兵士,凯旋而归。

宓妃率侍女一百余人到郊外迎接,满面欢笑,风姿较往昔更为动人。用恳切的语言慰劳,并再三感谢。一同并骑回宫,与书生登楼接受俘虏。命人将囚犯段氏押至楼前,向她宣告其罪状,段氏唯有叩头鸣哀,乞求饶命。宓妃有些不忍,想饶她不死。书生笑道:“真是神仙的度量啊!但是,对于挑起战争的首祸,老天爷有必杀的刑罚定规。不使败类得以滋生,可以因循用来处理此事。此例宜用极典,以彰显法纪的威严。”于是下令将段氏押赴市曹,实施车裂。其余从犯,都被依法处死。段氏临刑之前叹道:“从前为丈夫刘伯玉喜欢读《洛神赋》、欣赏“洛神图”的行为感到愤怒,希望自己也变成水神给他看看。谁料到做了神,还会有今天的结局。临济的渡口,还能见到吗!”听到此话的人为她感到好笑。

囚犯的事情处理完毕,接着谈到记功的问题,宓妃准备封书生为三万户侯,珍珠宝贝之类的赏赠多得无法统计,各将士赏赐多少不一。书生辞谢说:“排忧解难,而一无所取的,是古人鲁仲连的大义。我被自己的一点点义愤所激,挽起袖子前来助一臂之力,难道是为了这些赏赐吗?”宓妃说:“大义呀!虽然如此,但是有恩之不报,别人会怎样来议论我呢?”书生不得已,收下了几样珍器,其余的一概回绝。宓妃又将两块白壁、一只水犀、四对骊珠、六幅鲛绡,托书生向总帅致意,以报答他借兵的恩惠。

此时开筵奏乐,极尽奢华。宓妃捧着酒杯站起来,为书生祝福:“先生施加的义勇,让浑浊的水沟立即见底,枭雄被诛灭。维护了水国的万世安宁,雪洗了玉台的大恨。恩同再造,终生报答不完!”书生说:“上帝扬善惩恶,通常会借助别人的手,读书人理当担此大任。所以历史上的‘巫峡之雪’、‘瑶台之露’,‘兰桥碧天洞’的花月,大都有文章记载,歌咏传诵,天下后世之人,没有不知道的。虽然以妃主您的低调隐居,人们无法窥伺踪迹,而被陈思王曹植偶然相见,作《洛神赋》留传,翠羽明珠,最终还是传入世人眼中。这都是上天赋予的机缘,使美的东西得到昭显,而凡俗的世间才知道有个宓妃。至于妒忌如段氏的那类人,使唤他人像使唤自家的奴仆,嫉妒美人犹如仇敌,或拿着棍子在门帘后偷看,或提着刀子掀丈夫的被子,将丑态呈现在大庭广众之下,将家丑扬播得远近皆知,顿然让正人君子大发感慨,让文人墨客愤懑,口诛笔伐,怒怨都触及到地下的鬼魂。即使用尽西江的水来洗除脏秽,扳倒南岳大山来掩饰丑恶,又哪能数得清其罪恶的万分之一呢!像这些人的下场,就是人们所说的“天刑”。然而有的是愚顽的无耻之夫,薄幸无良之人,他们豺狼般的怨毒被激发,蛇蝎般的恶毒被酝酿,以至于登峰造极,从来就没有像段妇段明光这样迁怒于神仙,在渡口宣威,因一个“妒”字,祸害千年的人。依恃水域作恶,已经历了千年,没有遭到惩罚,仍然不放弃占夺他人的阴谋,差点使得洛神罗袜蒙尘,其罪实在是恶贯满盈,正该歼灭。所以我才能得以对上慰藉宓妃的心灵,对下能借助于兵力,捣毁贼匪的巢穴,消灭其首领,一鼓荡平,不糜费一箭一矢。这是天命所致,并非人的力量了!我置身在这个疆域之中,曾不能‘投鞭断流’,扫荡腥秽,而听凭宓妃帷薄遭摇撼、环佩受震恐,都是我的罪过,还敢居功吗?”于是倒酒敬奉宓妃。宓妃为他连饮数杯。在场数百位女子,都依次向书生敬酒,献酒应酬的场面欢畅热情。

不久有人来报,江妃江采萍、湘君、湘夫人等,前来祝贺战斗的胜利,一个个神车鹤驾,以云为衣以霞为佩,都向书生致意,赞美之词,不可一一细述。接着娥皇、女英亲自为书生鼓瑟,江妃为他起舞,极尽音节神态之妙,真能让苍梧的行云为此停下脚步、汉皋的月亮为此大放光明,都不是语言能够形容得了!直到天晚才告别离去。

书生第二天也来告别。宓妃知道无法挽留,眷恋不舍,凄然泪落。回顾众女子,也一样神情凄楚。书生此时也有惘惘惜别的神态。宓妃对书生说:“再过二十年,君定会厌弃富贵的,那时可服食丹药,就是我和君相见的时候。君一定要记住,不必为这一次的交往有过多的遗憾。”于是用旌旗甲仗、舆马侍从送书生回家。

忽悠一下,书生惊醒了。家人正围着他哭泣,说是“已昏睡七天了,喊也喊不醒,只是还有一口气没断”。书生将梦中的情况告诉了大家。家人又说东屋里有无数宝物,光彩夺目满满一屋子。书生去看,原来是宓妃那天赠送的,宓妃因书生廉洁不愿意多取,才等他离开后全数送来了。

书生后来做官做到郡守,念念不忘宓妃说的话,于是弃官回家,常常练习导引术。某一天告别了家人,大笑着跳入洛水中死去。几年以后,有人看见书生与几位美人在洛水上游玩。

48,周斯盛

周斯盛,是金溪的诸生,平常喜欢做善事。夜晚入睡,经常梦见自己是某县的城隍。一天夜里,正在断一件鬼案,忽然听说“天榜”发榜了。急忙前往观看,白纸黑字,和人间的“乡榜”差不多。就见自己的名字在榜上,是解元,然而红色的大印恰巧盖在自己的姓氏上,使得“周”字变得模糊不清。而同乡的考生,名字也在榜上。醒来后详细记下来,拿着对别人说。不久乡试揭晓,并没有捷报传来。后来才知道解元叫晏斯盛,才明白是红印造成的误解。其他人的名次都与梦见的相符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正式启动_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
下一篇:最后一页